从十二世纪六十年代开始,作为“亚洲四小龙”之一韩国,经济飞速发展,工矿业、钢铁、汽车、造船、纺织等重工业,互联网、内存、液晶显示器、等离子显示屏等等资讯科技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韩流娱乐产业,在世界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创造了巨大的财富。
十万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五千多万人口的韩国,人均GDP超过三万多美元,国内*产总值按照国际汇率计算,排名世界十五,相对购买力排名世界十二,其国内有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时经济模式高度国际化,占有相当的世界贸易份额。绝对是发达国家的水准。
韩国前任总统
但是,总感觉,韩国,不是一个强国。事实上,韩国,确实是一个畸形的国家。国内的财阀权势通天,国外美国日本的胁持,都让韩国在国际上始终如履薄冰,处处受制于人。他们奇葩、耍赖、*、无节操的言行举止,哪怕在国际场合上都屡见不鲜。
于是,一方面,承受着发达国家的光环,在国际上大言不惭;一方面,又处处卑躬屈膝、狐假虎威,像小小鼠辈,搞着见不得人的小动作。畸形严重,可见一斑。
韩国
大韩民国的建立
韩国之名的由来,是起源于古时朝鲜半岛南部的“三韩”联盟(辰韩、马韩、弁韩),在东汉、三国时代,中原已经称呼这个区域为“韩国”了,后来不管这些区域的政权怎么更迭,这个称呼,一直在中国流传了下来。
早在周朝时,周武王便封商纣王的叔父箕子于朝鲜,春秋战国时燕国将领秦开攻占了现在的首尔和平壤,把这些区域也纳入了燕国的国土。汉武帝时,派兵占领朝鲜半岛北部,设置了四个郡,朝鲜南部出现了的“三韩”,后来出现了新罗、百济、高丽等政权。
时间来到1388年,当时高丽国的都统使李成桂被国王派去辽东打仗,而李成桂通过“威化岛回军”,发动了武装政变,自立为王,正式定国号为朝鲜,称为李氏朝鲜,定都汉阳,也就是现在韩国首尔。不过,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李氏朝鲜,仍然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
美国镜头下的朝鲜
1873年,日本军舰打开了朝鲜的国门,并掺和进了朝鲜的政权。此后,中国支持的“守旧派”和日本支持的“开化派”在朝鲜进行了长时间的明争暗斗,你来我往的政权夺取战斗,最终,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日本战胜了清朝,朝鲜彻底切断了与清朝的宗属关系。
1896年,俄国外侵,趁机掌握了朝鲜的政权,朝鲜的高宗,在俄国的支持下,正式建立了“大韩帝国”的伪政权,从此时开始,李氏朝鲜,就成为了韩国。不过日俄战争中,俄国战败,大韩帝国最终成了日本的殖民地。
由于日本的残酷统治,激起了朝鲜人民的反抗,在二战前后,复国人士在中国建立了临时政府,向日本宣战。日本投降后,临时政府也终于回国。
朝鲜战争下的镜头
不过,二战让世界格局发*了非常大的转变。最终,以北纬38度线为界,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日军的投降事宜。两种意识形态最终导致了朝鲜半岛南北分制,38度线以南,便是如今的大韩民国。
真正为韩国奠定如今局势的,是后来依靠军事政变上位的朴正熙,他上台之后,实行了军事独裁,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最终促成了韩国的经济腾飞。
从历史上发展中,可以看出,韩国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国际环境,使它始终依附于大国,或者受到大国的侵压,或者游离于处于大国之间。而且,每次的政坛迭代,都不平稳,反而伴随着政局的动荡。
建立隧道
二战后的韩国第一任总统李承晚是被人民推翻了,继任的张勉是被朴正熙军事政变推翻的,朴正熙是被其情报部部长金载圭刺杀的,又被全斗焕夺了权。此后,似乎就有了韩国历代总统都不得善终的“传统”……
近代起,尽管经济极速发展,但是依然没有能力改变自己不能在国际上发声的状况,甚至造就了“汉江奇迹”的经济腾飞,也并不是全面健康的经济发展模式。由此,畸形的政治环境和经济发展模式,也留下了很多问题。
朝鲜鸭绿江
经济腾飞
韩国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离不开朴正熙统治时所采取的经济措施。
1962年,朴正熙上台不久,在铁血镇压在野党、工人和学*的运动,保证了社会稳定之后,他先着手进行了大规模的钢铁冶炼、修公路、架电线以及扫盲的基础准备。
在人民素质和国家基础建设有所改善之后,朴正熙效仿苏联,制定五年计划,加强了纺织业、水泥业的发展,用轻工业换取外汇,再换取高标准的工业设备、以及相关的技术和人才的培养。
朝鲜战争下美军视角下的影像
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经济发展的重点便转向了钢铁、造船、化工等重工业,在经济上采取了吸引外资、外援、外债的方针,利用本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工业。从此,韩国便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腾飞之路。
当然,韩国的经济腾飞,也离不开恰逢其时。当时,二战过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迈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为韩国的出口导向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科学技术革命也让发达国家的工业发展转向资本密集工业,韩国的此时的经济举措,都迎合了国际发展趋势。
因前期深受美国的军事和政治的影响,没有障碍地与欧美的价值体系和经济体系接轨, 三十年时间,韩国从“进口替代的内向型经济,向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再根据时局,进行了“资本技术密集型”和“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调整,乘着东风,快速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