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以什么出名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游遍中国##山东##冠县# 冠县位于山东省西部,是聊城市所辖的一个县,地处冀、鲁、豫三省交界。
隋朝开皇六年(586年),析馆陶县东部和清渊县南部置冠氏县,以境内东古城春秋时为冠氏邑得名。明朝改为冠县。
冠县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虞舜筑有鲧堤,春秋为晋国冠氏邑,隋开皇六年置建冠氏县,元升冠洲,明改冠县至今;孔子*冉子曾长期在此游学,亚圣孟子冠氏论道,留下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至理名言;宋辽澶渊古城肖城至今余存;清末行乞兴学的千古奇丐武训享有盛名、黑旗军起义领袖宋景诗名噪神州;抗日战争时期,冠县成为冀鲁豫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鲁西北的小延安。冠县文化底蕴深厚,名扬天下的查拳、柳林花鼓、郎庄面塑均起源于此,均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冠县民俗·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是传统手工艺珍品,起源于山东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面塑花样丰富,题材广泛,“哪吒闹海”、“赵匡胤借头”、“舞狮”以及老虎、金鱼、青蛙、瓜果、花篮等,应有尽有。
历史上,郎庄面塑多以小件、单件为主,长度3至5厘米不等。后来经过数代艺人的努力,面塑的捏制技术越来越精,种类也日益繁多,如今已有几百个品种、2000多种花色。
郎庄面塑为圆雕造型,大都为扁平状,既宜于平放和吊挂,又宜于晾干。色彩丰富艳丽、纯度高,除了大面积的品红、黄、绿以外,还用少量的白粉、钴蓝柞点缀,最后用墨线细致勾勒,整体感觉活泼跳跃,绚丽多彩。
【冠县民俗·柳林花鼓】
柳林花鼓是“鼓子秧歌”的一种,其最初表演形式为“地秧歌”,后逐渐发展演变成“走街秧歌”。柳林花鼓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代,它原*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表现梁山好汉一路载歌载舞、化装进城的情形;第二部分表现他们劫法场营救卢俊义的战斗场面,后来只有第一部分保留下来。
柳林花鼓由舞蹈和武术融合而成,具有文武兼备、粗犷豪放,泼辣火爆的特点,它仅存于山东省冠县柳林镇,演出范围在冠县周边的临清、聊城的数十个乡镇和河北馆陶等地。
【冠县民俗·柳林降狮舞】
柳林降狮舞是山东省的民间舞蹈。因流传于山东省冠县柳林镇南街而得名,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降狮舞的确切渊源已无法考证,只知道其组织名为“降狮会”,是群众自发组成的演出团体。降狮舞的主要功能是祭祀娱神,多在庙会上进行演出,年关时节也表演降狮舞自娱自乐。
柳林降狮舞的狮头为“面具型”,而不是常见的“头盔形”;后身蒙布,上缀狮毛。虽说是“狮”,但额头正中又有一“王”字,又明显有“虎”的特征,而舞中的人物称之为“无名歹兽”。
【冠县民俗·查拳】
查拳是*中流传较广的中国传统拳术长拳的五大流派之一,起源于山东省。分冠县“张氏”查拳、“杨氏”查拳和任城“李氏”查拳三支。其中,冠县“张氏”“杨氏”与明末抗倭英雄——登州(今蓬莱)人戚继光所征兵将新疆*查密尔(尚义)有关。
【冠县特产·冠县鸭梨】
冠县鸭梨原为堂邑县传统梨类中佳品之一,已有500年的栽植历史。兰沃一带产量高、质量佳,素有“鸭梨之乡”的称誉。建国以来,鸭梨发展成为冠县梨树中的主要树种,并先后销售省内外和东南一带国家,深受消费者欢迎。
【冠县小吃·冠县五香豆腐丝】
冠县五香豆腐丝是山东省聊城市冠县桑阿镇的特产。“五香豆腐丝”以其高蛋白、低胆固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干净卫*的特点,深受大众喜爱,渐渐成为城里人首选的礼品。
【冠县古迹·萧城遗址】
萧城遗址位于冠县北馆陶镇东南肖城村,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萧城遗址为宋代古城址,建于宋景德元年(1004年),本是辽国萧太后携子辽圣宗进攻澶渊时所建的驻兵城,故又称肖城、驻马城、歇马城。
【冠县古迹·冉子墓】
冉子墓位于冠县县城西北9公里高王段村东。冉子名雍,字仲弓,春秋鲁国人,是孔子优秀*中著名的“十二哲”之一。东汉大儒郑玄认为:“孔子既没,仲弓之徒追论夫子之言,谓之《论语》”。可见,冉子是儒家经典《论语》的主要辑录人。历代王朝均尊崇冉子的德行与学识,而加以追封:唐赠薛侯,宋赠下丕公,后又赠薛公。
据传,冉子讲学来冠县,不幸病故。按古人“葬不择地”的习惯,遂葬于冠县。至今,冉子墓附近尚有添病(今田平)、亡断(今王段)、孝子哭(今未改)等村名,证明着这段史实。
冉子祠始建年代已无法考查,但在晋代著名的地理著作《水经》中就已有明确记载,可见年代之久远。清代最后一次重修之后的冉子墓,高丈余,上面芳草萋萋,墓前的祠堂,宽三间,灰瓦红墙,飞檐高挑,正中供妙手巧塑的冉子像,栩栩如*。院内松柏森森,碑碣林立,门外两株古树,浓荫遮日。祠堂院东尚有-学子前来拜谒祭祀时休息、议事之所。整个建筑群落古朴庄严,气象整肃,实为鲁西不可多见的纪念先贤的胜地,今遗址仅存。
本文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冠县北馆陶镇郎庄村以什么出名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