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弘佑,弘佑天民牌楼在北京哪里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影易日历 | 大高玄殿及弘佑天民牌楼
1890s
蛋白照片
20X26.5cm
为极为罕见的记录着19世纪紫禁城外西北角、景山南麓大高玄殿和三座牌楼之西牌楼“弘佑天民”的蛋白照片。大高玄殿为明清两朝御用道观,始建于明嘉靖年间,明万历年间重修,因有3座拱券式殿门,故称“三座门”,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
照片中这座大牌坊,四柱三间九檐,是京城最为独一无二没有戗杆的纯木结构的牌楼,为1730年重修大高玄殿时增建。上嵌汉白玉石匾,双面分别题有“弘佑天民”和“太极仙林”,传为严嵩的书法。照片中的建筑在民国期间归故宫博物院,上世纪50年代扩路时拆除,60年代为美化环境,更好地保护文物,逐将放置于月坛内的原大高玄殿的东西牌坊所遗可用构件,调至中央党校重新修整复建拼装成“弘佑天民”牌坊,树立于庭院内并保存至今,成为了中共中央党校学员训诫之一。
该蛋白照片不仅罕见地记录下目前已毁的大高玄殿部分建筑和西牌楼,与景山紫禁城之间的地理关系,还是收藏明清皇城和京城中轴线难得的珍品。
1900年,北京,西城。大高玄殿。
大高玄殿,又称大高元殿,简称高玄殿、大高殿,是一座明清两代皇家御用道观,主祀三清、玉帝,位于北京市西城区景山前街北侧。因大高玄殿临街的头道山门是并排的三座门,故此地地名又俗称“三座门”。
大高玄殿头道山门外,原有东、西木阁及东、西、南三座牌楼组成的第一进院落。东、西牌楼及木阁建于明朝。清朝康熙中期《皇城宫殿衙署图》中,标有东、西牌楼及东、西木阁,其中东侧木阁称“阳灵轩”,西侧木阁称“阴明阁”,该院落东、西、南都有院墙,北即头道山门及其东西院墙,该院落南侧为一门,称“始青道境”。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大高玄殿,并在东、西木阁之间偏南处增建一座南牌楼(原址即“始青道境”门)。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西侧木阁失火,同年重修。1920年,南牌楼因糟朽向南倾斜而遭到拆除,后于1937年在牌楼修缮工程中重建。中华民国时期,将东、西牌楼之间辟为城市道路(即今景山前街),在两座木阁北侧加建了一段围墙,使两座木阁及南牌楼形成一个道路南侧的小院,小院北侧开三座门,门外即东、西牌楼之间的道路。1943年,大高玄殿围墙及木阁重修。1955年1月8日,大高玄殿的东、西牌楼拆卸工程开工,1月14日完工。1956年5月28日至6月10日,在景山前街拓宽工程中,大高玄殿前的南牌楼、两座木阁及三者所在院落的围墙被拆除,同期被拆除的还有北上门等古建筑。两座木阁是经测绘存档后拆除的。1960年,以东、西牌楼的构件拼装组成的“弘佑天民”牌楼在北京西郊中央党校的庭院内重新树立,保存至今。当时因构件残缺,仅复建起这一座牌楼,而且由原来的四柱九楼改为四柱七楼。南牌楼的“乾元资始”石匾则流落到月坛公园,成为树林中摆放的石桌的桌面。2004年,南牌楼在大高玄殿门前的筒子河北岸重建,并将“乾元资始”石匾从月坛公园找回,安装在该牌楼上归其原位。
大高玄殿的牌楼采用粗大的楠木立柱,柱脚埋入地下很深,故未用戗柱,所以老北京有歇后语“大高玄殿的牌坊———无依无靠。”
木阁:位于东、西牌楼之间,两座,东称“阳明阁”,西称“阴灵轩”。构造独特,为五花阁式,三重檐,歇山十字脊,结构类似故宫角楼,但更为精美。
牌楼:三座牌楼均为四柱三间九楼,正中嵌有汉白玉石匾,上刻题字。
南牌楼:正面(南面)为“乾元资始”,背面(北面)为“大德曰*”。
东牌楼:正面(东面)为“孔绥皇祚”,背面(西面)为“先天明镜”。
西牌楼:正面(西面)为“弘佑天民”,背面(东面)为“太极仙林”。
本文弘佑,弘佑天民牌楼在北京哪里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