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2016年底偶然踏入农产品电商范畴的。
记得很清楚,那一年我高三,我在离我很远的镇上读高中,每周回家一次,而父亲每周送我去学校之前总是要带一点农产品到街上去卖,用他的话说是要把送我去学校的油钱挣回来,所以每周我都会同父亲一起在市场卖水果等农产品。
因为卖像大樱桃、李子、青苹果等这些水果是需要半夜就要去市场的,所以我总是在半夜就同父亲一起到市场,然后开始从车上一筐筐把水果下下来摆到市场上,遇到情况好的时候,会卖的很快,于是我就可以在天没亮之前到学校。但是遇到行情不好的时候,我就需要和父亲一起守在市场,直到等到有人来买走,我才能回学校上课。而这种情况是很频繁的,大多数情况下,农产品都会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农单个农户在市场竞争中总是处于不利地位,很多时候商贩故意打压价格,农民是只能接受的。
为了父亲卖掉这些农产品,每天不再那么辛苦,我想到了在网上帮父亲卖。我抛出了一个概念:从树上采摘到把大樱桃送到客户家门口不超越72小时。并在微信朋友圈和微信公众号直播了宰摘樱桃的过程。
我用的是顺丰冷链快递,套袋大樱桃加上保温袋、冰袋、保温箱、纸箱、*等*装物,一同称重,按冷链快递费算的。并且我还要自己开车几十公里送到镇上的顺丰装车点,在哪里交给顺丰。总归均匀下来,一斤大樱桃分摊的快递费挨近15元了。
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市场上发出去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有成熟度还没达到的就发出去的,还有有的人发的果子特别小的说是特级果,所以在价格方面好产品价格真的是没有任何优势的。运输方面也有问题,顺丰外省57左右的运费,还是经常会出现三四天到,时效性严重缺失,丢件情况严重。
农产品的质量操控太难,做农产品真实心累。产品同质化、难以规模化、快递费高成本高。
尽管各方都倡议农人开淘宝店卖自家的农副产品,可是产品同质化严峻,并且单个农人缺乏打造电商品牌的才干,往往店子开了,但东西卖不出去。优质农产品由于出售不畅,所以没有农人乐意用心出产,也就难以构成规模化。从事农业出产现已变成农人的副业。大部分区域做不起农产品电商的原因有,交通不便,快递费太高,小农户没有才干打造品牌等。
而质量和营销是阻碍农产电商的两个拦路虎。这两个问题是彼此关联的,有质量崇奉,这事传出去了,便是营销;反之,就算营销做得很好,假如质量把关不严,终究也会落花流水。
*鲜电商面对的问题,除了客流成本高,最大问题就是品控。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自小就发现水果鲜摘的口感比一切都重要。在传统的水果供应链模式下,水果被防腐剂和长时间冻库储存破坏了部分口感,商家为了获取更高利润把未达到最佳状态的水果摘下来提前上市,或者反季节上市,导致很多人吃了国产水果后的感觉大多数是两个字:差评。因为中间商的牟利,使我们与新鲜水果无缘。
多数互联网背景创业者启动*鲜项目后,靠在前端烧钱获客、渠道补贴,但是在供应链和物流配送等后端能力上,*鲜的品质未见改进,效率未见提升、成本未见降低,烧钱越多,跑得越快,死得越早。这些没能活下去的电商,本质原因倒在了“*鲜”这个最基本也是最关键的点上。
电商的本质就八个字
“卖货卖货还是卖货”
“农产品滞销”是一个长期的问题,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这一关键词的话,你会发现有4,790,000条相关的信息,可见农产品滞销的严重性。值得一提的是,这还只是“滞销”,还没算上程度没这么严重的销售不畅、贱卖、低价销售等等农产品上行问题。
中国农产品上行之所以困难重重,主要有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是销售渠道单一,过往主要以线下销售为主;二是在线下渠道中,对个体农民、小微企业而言,渠道被相应的小商小贩所牢牢把控;
三是线下渠道的层层加价,让相应农产品价格居高不下;
四是极少部分农产品确实存在质量低下的问题;五是城市消费者对部分区域的农产品缺少认知,不认识不敢买。
我认为农产品销售,卖货只是一小步,占领消费心智打造地域品牌才是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