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小宜来为大家讲解下。魔力mv,魔力呦呦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十亩之间》是当时我们预备诗经吟诵群学的第一首诗,优美的旋律在魏俊梅老师声音中欢快地释放,短短30个字的《十亩之间》魏老师用千字文跟大家絮叨着诗外的话,用了差不多四分钟一遍遍地反复着这30个字。她的用意我懂,她是希望大家能懂得现世知足,好好享受今*为人的幸福。
那一周,虽然这首诗的吟诵成了空闲时最有滋味的小品,一得空就会吟诵上几遍,但我一直快乐不起来,我的家乡是蚕农,目极处便是一大片一大片的桑地,每次一吟诵我就想起了家乡,想起了那些父辈们日日夜夜在桑地忙碌的身影,想起那片桑田里的故事。
我居住的村子叫林桑场,家家户户都以养蚕为*。一到春天,一大片一大片的桑地总是如绿毯一样铺到家门口。而桑地里藏着的便是一大堆的故事,捉迷藏有时、追肥有时、采桑叶有时、剪枝捆条有时……可印象中最深刻的还是桑椹成熟时。那些日子里,细碎的阳光为桑地缀上了点点碎金,微风轻拂,夹杂着缕缕香甜的桑果味儿,总能把我的小魂儿勾走。“哥,快点儿,快来啊,这里好多又黑又大桑果儿。”放学后,看大人还在厨房忙碌着,便捧着咕咕叫的肚子,和哥哥一起扎进门口的桑地里。阳光下,我和哥哥在一片高高矮矮的桑树间穿梭,娇小的身影若隐若现。
翠绿的叶子铺满了枝头,那一副不可一世的劲儿可着实不可小看了。叶与叶之间挨得十分紧密,浓密的桑叶间便嵌着一颗一颗的桑果,红的、紫的、绿的、细长的、饱满的,参差着挂满了枝条,隐隐还散发着一种淡紫色的光。风一吹,一些熟透了的就簌簌的落一地。那些被绿意遮掩着的,怎么也逃不过我的火眼金睛,随着一股清香钻入鼻翼,每每我都深吸一口气,贪婪地吮吸着,不由就伸出小手,小心翼翼地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住,稍稍一用力,它便摇晃着跌入了我的手中。有时直接放入口中,有时拿它在袖口上轻轻地擦拭一下,可想那些熟了的桑果,又怎能经得起碰,很多时候才挨着袖口,一团紫色便晕开了。顾不得后果,赶紧放入口中细细咀嚼,任由凉丝丝的清甜在唇齿间弥漫,然后顺着喉咙向下滑去,很快就贯穿了全身。
晴朗的正午早浸没在香甜的桑果味儿中了。回到家,那小嘴唇儿全变紫红色了。牙齿上、衣领上,袖口上,裤子上,全沾上了紫,足足一个小吸血鬼的模样。我和哥哥龇开嘴笑着,相互看上一眼,都知道带着这身“色”,又少不得挨骂了,现在想来也难怪,桑果的汁沾到衣服上,想清洗干净,那还真得费上点力气。可第二天,我们仍然抵抗不了桑果的诱惑……那份急切和贪恋也只属于童年了。
“晴采桑,雨采桑,田头陌上家家忙。去年养蚕十分熟,蚕姑只着麻衣裳!”古诗《采桑曲》*动地描写了农家采桑的繁忙和喜悦。小时候,我们家一年要养三到四季蚕,那个年代,爸爸,妈妈都有各自的工作,可为了让我们*活得更好,他们硬是每年养上几季蚕。虽说每季蚕的周期也就四五十天时间,可在他们在工作之余披星戴月,迎风沐雨的故事里,我知道更多的是爱。
那时,对于他们的辛劳,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每天放学后,妈妈匆忙赶回家,换下工作服,便戴上手套钻进桑地采桑叶或是去蚕房喂蚕的样子。因为这样的“秀”,妈妈没少受乡人笑话,可妈妈却从没有因为他们而改变过。长大后,我知道这是妈妈疼爱自己的方式,也是给我最好的教育。
光阴在交替,时间在前行。如今,童年早成了无法追溯的过去,老宅和桑地都不见了,可萦绕在心头的记忆,却永久地贮藏在心间。在跟着全国吟诵群再次吟诵《十亩之间》时,我再一次看到了过去,于是,整个人就真的回到了过去,回到了三千年前,暮霭渐起时,我,我们 ,还有她们走在了一起。
说了你可能不信,这段时间,每周末我负责接送女儿,要知道来去都是高峰期,哪 一次少得了一个小时,可我在车上吟诵过多少回《十亩之间》、《摽有梅》,我自已都不记得了,是一种不自觉的循环模式,那样的时光,似乎塞车的心情都是有质感和*命感的。
这两天深圳是台风天,圆规来了。晚上,我一个人听了四五个小时的《十亩之间》吟诵,跟吟了不下二十遍,竟然把自己听欢喜了,又把自己听哭了,这哭可不是难过,是感动、是感恩,是知足。诗经的文字真是有着神奇的魔力。似乎就一瞬间,你突然就更加懂得魏俊梅老师说的话了,越吟,你会越幸福;越吟,你会越知足,你会着急地想把这份愉悦与知足传递给身边的人,让他们也活在当下,不为金钱名利而奔波劳累,关注自己的身体状态和*命质量。
昨天魏老师发在群里的关于辽宁盘锦六和聚贤素食斋员工们一边干活一边吟诵《十亩之间》的画面,一群人在劳作时悠哉悠哉,乐在其中的场景打动了很多人。我相信,是诗经里的慢*活唤醒了大家沉睡的诗性,让更多人把日子过成了诗。从而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本文魔力mv,魔力呦呦到此分享完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