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方法各式各样,因人而异,这里就大家通用的方法作一些介绍,同时特别介绍一下学*阅读时需要掌握的常用方法。
一 泛读:收集资料,增加积累
阅读本质上是一个量的积累,那么泛读法就是提升阅读量的一种有效方法。我们知道,读书一定要有阅读量,也就是广度。通过大量阅读,才能获取足够的信息,也才有可能筛选和获得自己需要的知识、资料等,还有一些人是需要通过阅读来搜集大量的准备资料,这就更需要泛读了。
泛读当然是要读得书够多,但时间是一个恒定的数量,所以泛读时要结合速读,提高阅读速度。可以对书中内容或文章迅速浏览一遍,了解了大意即可,这样,就能提升阅读速度,从而有效扩大阅读量。
要注意的是,泛读并不是什么书都读,还是要有所选择,要结合自己的情况和需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书目,进行阅读,否则就是浪费时间,达不到阅读的效果。
二 通读:了解全貌,再做细读
通读是拿到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用较短的时间从头到尾通览一遍,对整本书或文章形成一个大概的印象,这个印象不是局部的,点状的,而是完整的,全貌的。
通读能让我们以较短的时间获取大量的有效信息,得到总体的印象,比如:了解文章主题,中心思想、观点、材料等。
通读不仅要读正文内容,还要注意书前的序言和凡例,一般来说,前言和凡例,甚至目录,都可以帮助我们在阅读前了解书中的内容概要,明确作者写作目的,从而对自己的阅读产*指导性。
三 精读:读懂读透,解决问题
精读法要求将读物中每一处细节完全读懂读透,追求的是深度。 如果对一本书有阅读任务,要解决某些问题,或者本身就是必须要学习的书,那么就得进行精读。
精读除了认真阅读原文外,还要进行圈点、批注,弄清词句含义,理清层次结构,逐段理解内容,记清线索,把握主题,作摘要卡片,写读书笔记等等,以求得切实读懂,并能具体地解决问题。
四 跳读:发现观点,寻找脉络
对一些对自己不是太有用或感兴趣的书,可以采取跳跃式的读书方法。把书中无关紧要的、不感兴趣的内容放弃,抓住书的筋骨脉络、重点章节加以阅读,取其有用之处就可以了。
当然,有的时候读书中会遇到疑问和难以理解之处,反复思考不得其解时,也可以跳过去,向后继续读,读到后面,自然前后贯通了。
五 朗读和背诵:精彩部分,加深印象
阅读时我们经常会遇到打动人心的段落或章节,特别是阅读经典、名著的时候,往往会投入其中,欲罢不能,对一些精华片段,可以采取朗读的方式,把好句好段读出声来,大声读,加深印象,让自己充分感受作品的魅力。
对一些好的诗词、短句,也可以进行背诵,强调记住,当然,如果不是为了考试,不一定一字不差地背诵,可以作尝试性回忆,再与文章对照反复记忆,也可以复述文章的主要内容,记住要点。
六 质疑:提问查证,引发思考
质疑是读书时非常重要的方法,但许多人往往忽略掉,因为大多数人认为读书就是学习书中的内容和观点,这个想法要加以纠正。读书,应该是与作者进行交流,产*思想碰撞,所以,能就书中观点、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去努力弄清楚,这个提问和查证的过程,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质疑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方面的,可以对书和文章中的主题思想、社会意义、作者、写作背景与动机、内容要点、主要章节和段落等提出疑问,也可以从文章的结构布局、各个部分的关联、体裁形式、表达手段、用语特点、词句的推敲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和不同意见。当然,质疑的地方要利用网络,寻求专家、朋友,或从其他的书中去找资料,将疑点弄清楚,搞透彻。
七 批注和读书笔记:边读边写,增强转化
古语说:不动笔墨不读书,说的就是读书时的批注和写读书笔记,这种方法其实是精读一本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把它拿出来单独介绍,可见它的常见和必要性。
读书时,边读边勾画,在书页边作出批注,进行专门的摘抄,或者读完后对图书加以复习,系统地整理出提纲和读书笔记,重温主要问题解决的办法,甚至作一些必要的阅读练习题。这样读书,手脑共用,既对新知识加深了理解,又有效地提高了写作水平,读写一体,积累起更多的写作材料。
八 学*阅读:有的放矢,综合运用
最后,聊一聊学*的课外阅读,它在读书这件事中,目的性更为明确,对它的成效的渴求也更加强烈。因此,学*的课外阅读要首先围绕合适的书目进行,对教育部推荐的一些课外书要进行泛读,再对自己感兴趣的和一些经典名著加以精读,运用以上的各种通用式阅读法,感知、记忆、思考,使阅读获得较好的效果。
同时,学*的课外阅读要注意加强理解和转化,除了读经典名著,还要多读一些散文,几千字的短文章可以快捷地完成阅读,也是阅读理解练习的好题目,可以在精读的过程中,加强质疑,自己从文章中提出问题,加以解答,努力提升自己阅读理解能力,从而促进语文成绩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