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泳涂装(electro-coating)是利用外加电场使悬浮于电泳液中的颜料和树脂等微粒定向迁移并沉积于电极之一的基底表面的涂装方法。电泳涂装的原理发明于是20世纪30年代末,但开发这一技术并获得工业应用是在1963年以后,电泳涂装是近30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涂膜形成方法,是对水性涂料最具有实际意义的施工工艺。具有水溶性、无毒、易于自动化控制等特点,迅速在汽车、建材、五金、家电等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
电泳涂装属于有机涂装,利用电流沉积漆膜,其工作原理为“异极相吸”。
电泳涂装最基本的物理原理为带电荷的涂料粒子与它所带电荷相反的电极相吸。采用直流电源,金属工件浸于电泳漆液中。通电后,阳离子涂料粒子向阴极工件移动,阴离子涂料粒子向阳极工件移动,继而沉积在工件上,在工件表面形成均匀、连续的涂膜。当涂膜达到一定厚度(漆膜电阻大到一定程度),工件表面形成绝缘层,“异极相吸”停止,电泳涂装过程结束。整个电泳涂装过程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步骤:
●电解:水的电解
●电泳:带电的聚合物分别向阴极或阳极
泳动的过程
●电沉积:带电的聚合物分别在阴极或阳
极沉积的过程
●电渗:沉积的电泳涂膜收缩、脱去溶剂
和水,形成均匀致密的湿膜
2. 电沉积类型
● 阳极电沉积(AED)
阳极电泳涂装,金属工件为阳极,吸引漆液中带负电荷的涂料粒子,电沉积时,少量的金属离子(阳极氧化)迁移到涂膜表面,对涂膜的性能造成影响。阳极电泳涂料主要用于对耐蚀性要求较低的工件,是经济型涂料。
● 阴极电沉积(CED)
阴极电泳涂装,金属工件为阴极,吸引漆液中带正电荷的涂料粒子,由于被涂工件是阴极而非阳极,进入涂膜的金属离子大大减少,从而提高了漆膜性能。涂膜优良,具有优异的耐蚀性能。
二、电泳涂装过程
整个电泳涂装过程可分为四个部分:
● 前处理
● 电泳
● 后冲洗
● 烘干
工件脱脂后,经过表调、磷化,使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致密的磷化膜为进入电泳槽作准备。
进入槽液,在工件和对应电极间通直流电。在电场作用下,涂料粒子被吸附到工件上并在表面沉积。漆膜达到一定厚度,电泳停止。此时把工件从槽中取出,经后冲洗冲洗掉浮漆,最后送入烘箱固化。
1、前处理
金属工件经脱脂,酸洗除锈(若必要),表调,磷化处理为下一步电泳做准备的过程称为前处理。为了获得良好的电泳涂膜,清洗和磷化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磷化通常采用铁系和锌系磷化液,处理工艺*括喷淋和浸渍。主要适用于钢铁底材。
前处理简单步骤可表示如下(钢铁件为例):
预脱脂→脱脂→水洗→除锈(如有必要)→去离子水洗→表调→磷化→去离子水洗
2、电泳
工件经前处理后进入电泳槽液,工件入槽前状态必须保证工件表面无油无锈,磷化膜均匀,工件表面温度应在40℃以下,进入电泳槽前工件应全干或全湿,干湿不匀可导致漆膜产*花纹或斑痕。
电泳槽系统各部件及其作用:
● 直流电源(整流器)—提供直流电,使电沉积得以进行。
● 主循环系统—*括循环泵、喷射管以及过滤器,保证槽液混合均匀,同时去除槽液中颗粒污染物及杂质。
● 超滤系统—控制槽液电导率,提供后清洗工件的超滤液,并回收浮漆。
● 热交换器—控制槽液温度。
3、后冲洗
工件从超滤液出来后,利用超滤液冲洗掉黏附在漆膜表面的浮漆,浮漆可以回收到槽液中,使漆液利用率提高,同时保证了漆膜光滑、美观。通过循环系统,清洗液也回收到槽液中,从而使涂装效率达到95%以上。
采用封闭式循环清洗,可以有效去除和回收浮漆,使漆液利用率最大。通过超滤得到的超滤液(含有去离子水、溶剂等低分子量物质)是构成清洗液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清洗区*括一系列单独的喷淋清洗间或浸渍清洗间。前几道采用超滤液清洗,最后一道采用新鲜去离子水清洗。每道清洗之间都有足够的排液时间。经过最后一道冲洗后,可回收几乎所有的被洗出物。大部分电泳涂装线在工件进入烘房前,利用自动空气吹干机除去漆膜表面的水分,防止水迹产*。
4. 烘干固化
清洗吹干后,工件进入烘房,漆膜通过交联固化达到最佳性能。不同的电泳涂料所用的烘烤温度不同,在指定工艺温度下,通常至少需要20min的烘烤时间。大部分烘房设有不同的温度区。这种设计有利于工件通过不同温度区,逐步去除挥发性物质,防止溶剂斑和水迹产*,使漆膜达到最佳流平,得到外观优良的漆膜。
三、阴极电泳涂料(CED)基本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