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末期的绮石先*,以善治虚劳闻名于世,著有《理虚元鉴》二卷,此书理法方药具备,是一部治疗虚劳病的专著。
绮石的学术思想,以《内经》为宗旨,兼采诸家之长,斟酌于李东垣、朱丹溪、薛己之间,但不偏颇。宗东垣,重脾胃,但不用升柴辛燥之品,以免防乎肺金。宗丹溪,重滋阴,但力辟苦寒降火之法,以免碍于中土。宗薛己,尚温补,不泥于鹿茸、桂、附之类,以免助其部热。他这种执两端以用中,而不偏颇,自成家法,独具一格的治学方法是值得发扬的。
一.关于虚劳的病因
绮石认为虚劳病因有六:即先天之因、后天之因、痘疹及病后之因、外感之因、境遇之因、医药之因。
先天之因,是由父母精血不旺,*后体质怯弱,以致精气虚损,日久成劳;痘疹病后之因,是指痘疹治疗失当,或病后失养,元气耗伤,以致气弱阳衰或阴亏血枯,亦成虚劳;外感之因,是指感冒缠绵,咳久不已,肺经伏热不解,渐致劳嗽;境遇之因,如处境艰苦,情志抑郁,以致五志耗伤,气血亏损,因而成劳,即所谓“七情不损,五劳不成”;至于医药之因,本非劳证,仅以药误而成,如病非感冒而重用发散,或稍有停滞而妄用攻伐,或并无里热而概用苦寒,或体弱受邪,未经宣散,而漫用固表滋里,以致邪热胶着,永不得解。以上六种基本囊括了虚劳病的病因。
二.关于虚劳的病机
绮石认为虚劳病的病机,主要是精血不足,水不济火,以致阴虚火旺,相火上炎,伤其肺金所致。虚劳常见证候有劳嗽、吐血、干咳、痰中带血、骨蒸、梦遗、遗精等证,皆为阴虚火亢、虚火灼金所致,故以保肺为主要原则。但亦有阳虚之变者,有夺精、夺气、夺火之不同的类型。*过度必夺精,精夺至竭,势必火与气相互俱衰。劳役太过必夺气,气为火之属,稍之用,气夺而甚,则火与精连累相火,火者阳之属,故夺火多从夺精而来。然亦有过服寒凉,以致命门火衰微的。凡此三夺,悉归于脾,因精与火主*于肾,而中气不守实为关键。总之,“阴虚之证统于肺,阳虚之证统于脾”竟成为绮石论虚劳病机的学术核心。
三.关于治虚*
由于虚劳病因,在于“伏火乘金”故治肺当为首策,但不能机械地以肺病专主于肺。绮石认为必须从五脏的相互关系中去探求治成*。认为“治劳三本,宜先切究”。他说:“治劳有三本,肺、脾、肾也。肺为五脏之天,脾为百骸之母,肾为性命之根。治肺、治脾、治肾,治虚之道毕矣。”在具体运用上,强调治脾不可过燥,以免影响肺之清肃;治肾不可过用苦寒,以免障碍中土之运化。所以,治肺要清金保肺,无犯中州之土,治脾要培土调中,不损至高之气;治肾要行清化,不觉水之长流,金水才能归一。在肺脾肾三脏中,尤以脾、肺二脏为主。因为补肾水者,不如补肺以滋其源;补命火者,不如补脾以建其中,虚劳病,虽然复杂,不外阴虚、阳虚两类。阴虚统之于肺,阳虚统之于脾;故善治脾肺,是治虚劳的关键。
四.关于虚劳的用药
在选方用药方面,治脾固气,当宜甘温,不宜大热。用药重在茯苓、人参、黄芪、白术。选方重在归养心脾汤、归养心肾汤、养心固本汤、固本肾气汤诸方出入。
清脾保金在于或清、或润、或疏、或降、或以中和为治。用药重在丹皮、地骨皮、桑白皮、苏子、白前、桔梗、泽泻、麦冬、五味子之类。选方重在清金百部汤、清金甘桔汤、胶苑清金汤、清金养荣汤等方出入。
如劳证干咳者,症见有声无痰,喉中作痒,症属精血不足,水不济火,虚火上炎,灼烁肺金,肺脏燥涩所致,治宜清金甘桔汤(桔梗、川贝、麦冬、天花粉、*地、元参、白芍、丹皮、甘草、灯芯草),若劳嗽而痰中带血丝者,多由于内火伤肺而致,绮石先*主张用清金甘桔汤第二方(桔梗、*地、白芍、丹皮、麦冬、元参、川贝、茯苓、阿胶、甘草),以养阴清热,凉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