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构造:指组成地壳的岩层或岩体在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变形和变位,如褶皱、节理、断层、劈理以及各种线理和面理构造等.
地质构造的规模,大的上千公里,需要通过地与地球物理资料的综合分析和遥感资料的解译才能识别,如岩石圈板块构造;小的以毫米甚至微米计,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如矿物晶粒的变形、晶格位错等。
褶皱构造:岩层在侧方压应力作用下发*的弯曲叫褶曲。褶曲仅指岩层的单个弯曲,而岩层的连续弯曲则称为褶皱。褶曲的基本类型有两种:背斜和向斜。背斜是核部的岩层相对较老,两翼的则较新的褶曲。向斜是核部的岩层相对较新,两翼的则较老的褶曲。
断裂构造:岩石受应力作用而发*变形,当应力超过一定强度时,岩石便发*破裂,甚至沿破裂面发*错动,使岩层的连续性完整性遭到破坏的现象,称为断裂构造。断裂构造*括两类:按断裂两侧的岩是否发*明显的滑动,可分为节理、断层。
(1)按照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分类
按照构造形成的时间顺序可将地质构造分为原*构造和次*构造,次*构造是构造地质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原*构造:在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构造。火成岩的原*构造主要是受岩浆流动与冷凝收缩的力的作用产*的,火成岩的原*构造主要是受岩浆流动与冷凝收缩的力的作用产*的。分为原*流动构造与原*破裂构造两种。原*流动构造是固态物体在液态岩浆流动中形成的定向构造,如由岩浆早期晶出的片状、板状矿物与扁平状析离体、捕虏体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面,由岩浆早期晶出的柱状、针状矿物的定向排列形成的流线;原*破裂构造有柱状节理以及根据节理与流面或流线的产状关系分出的纵节理、横节理、斜节理与层节理。
沉积岩的原*构造主要是受地表营力的作用产*的。*括层理、层面构造、层内构造与穿层构造。
①层理构造指沉积岩中的成层构造,其成层性是通过沉积物的成分、粒度、色调的变化而显现的。构造层理是研究次*构造的基本参考面,是一种重要的原*构造。
②层面构造主要指波痕、泥裂、雨痕、印模、虫迹等,这类构造发育于沉积岩层的顶面或底面,在野外可用来鉴别地层的顶、底面,以判断地层层序的正常与倒转。
③层内构造主要指限于某一岩层中的原*构造,如粒序层、交错层、层内褶皱与层内断层等,其中除层内断层外,也均可根据它们的内部结构特点来鉴别地层的顶面或底面。
④穿层构造主要指发育于多层岩层中的背斜或断层,称为同沉积背斜或同沉积断层。同沉积背斜是在区域性地壳拗陷并不断接受沉积的盆地中的局部上隆部位上逐渐发育的背斜,因此具有原始的上拱弯曲状态,其轴部地层厚度小于翼部,轴部碎屑沉积物的粒度则大于翼部同一层沉积物的粒度。
同沉积断层又称*长断层是指与沉积作用同时活动的断层,一般发育于沉积盆地的边缘,具有正断层性质。盆地所在为断层的下降盘,其地层厚度明显大于断层的上升盘,且断距随深度而增大,即地层时代愈老,断距愈大。另外,韵律层也是一种原*的穿层构造,是由多个粒序层依序叠置而组成的。
次*构造:岩石形成以后受构造运动的作用产*的构造变形,是构造地质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次*构造*括褶皱、节理、断层、劈理、线理等。
(2)按照变形性质分类
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连续性未受到破坏的构造,变形性质属塑性变形,如褶皱等。
非连续变形构造:岩层被切割失去原有连续性的构造,属破裂变形的,如节理、断层。
(3)按照几何要素分类
面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面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轴面、节理面、断层面、劈理面等。通常将具有系统性的面状构造称为面理。
线状构造:以几何意义的线所表征的构造,如褶皱枢纽、断层擦痕、非等轴矿物的定向排列、两个构造面的交线等。各面状、线状构造还可区分为抽象性的(如褶皱轴面、枢纽、二构造面的交线)与分划性的两种。前者只具几何意义而非具体存在,后者则是具体存在的面、线构造。
根据面状、线状构造在地质体中的分布特点可分为:
①透入性构造,指在地质体内在一定尺度上均匀、连续且按一定格式排布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劈理、片麻理、片理以及各种小型线理;
②非透入性构造,指非均匀、不连续且以分隔性方式产出于地质体中的面状构造和线状构造,如节理面、断层面以及大型的杆状构造、窗棂构造等。地质构造的透入性和非透入性是相对于观察构造的某种尺度而言的,较大范围的尺度上的透入性构造在较小尺度上也可成为非透入性构造;通常透入性构造是针对小型构造和显微构造两种尺度而言的。
褶皱
褶皱构造:在地壳运动的强大挤压作用下,岩层会发*塑性变形,产*一系列的波状弯曲,叫做褶皱。从原理上讲褶皱产*是个相当简单的过程,但是由于形成原因不同褶皱也分为很多种。
枢纽:在褶皱的各个横剖面上,同一褶皱面的各最大弯曲点的联线称枢纽。
轴面:又称枢纽面,指相邻褶皱面上的枢纽联成的面。
轴迹:轴面与地面或任一平面的交线。
槽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低点为“槽”,它们的联线为槽线。
脊线:向斜或向形的同一褶皱面的各横剖面上的最高点为“脊”,它们的联线为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