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苏苏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如何养心静心,如何养心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静则神藏,静心养心 静是要人在一派纷繁的世界里能够独自安静下来。
2、世界是从静寂中产*的,“有*于无”、“动*于静”,*括人的产*。
3、人的精神更是来源某种静寂。
4、心喜静,所以历代养*学家把清心寡欲、调养精神作为养*的主要内容。
5、《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云: “神太用则劳,其藏在心,静以养之。
6、”所谓“静则藏神”、“静以养之”,是指神静,而不妄思,也要防止用神太过。
7、静是一种心态,如老子说:“致虚极,守静笃。
8、”是指不为名利所困扰的自然静,有助于神气内守。
9、反之,神气的过用、躁动,为名利所诱惑,往往容易耗伤人的元气。
10、因此,心静则神清,心定则神凝,心虚则神浮,心安则神全,有利于身体的健康。
11、 首先做到心静,心态自然, 《黄帝内经》云: “静则神藏,躁则神亡”,静则*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
12、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要知道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的道理。
13、《太玄经》曰:“喜怒伤性,哀乐伤神,伤性则害*,伤神则侵命。
14、故养性以全气,保神以安心,气完则体平,心安则神逸,此全*要诀也。
15、”说明喜怒伤性,哀乐伤神。
16、伤性就会危害身体,伤神就会影响*命,所以养性以保全气,保神以安心。
17、气全使身体平安,心安使精神安逸,这是保证*命的重要因素。
18、控制思虑,保持平静,使人明白事理。
19、当内心平静,气息就会和顺,身体自然健康,方能得到长寿。
20、所以说,心平则神安,心平气和有利于延年益寿。
21、 当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都能宁静自如时才能养心,心静神自安。
22、静可以制怒,静可以除烦,静可以使意定神安。
23、如果一个人终日心烦气躁,顾虑重重,异想天开,想入非非,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24、一旦达不到个人的欲望,就终日心神不定,烦躁不安,焦虑失眠,精神衰弱,则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将随之而来,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25、《七部要经》云:“神静而心和,心和而形全。
26、神躁则心荡,心荡则形伤,欲全其形,先在理神。
27、故恬和养神以安于内,清虚栖心不诱于外也。
28、”此话是指神思宁静,心志就平和,则身体 ,就会健康。
29、若精神浮躁,心意摇荡,身体就会受害。
30、要想身体健康,首先要注重调理精神。
31、所以安静养神来保心,清虚静心使自己不受外界事物的诱惑。
32、所以要学会“闹中取静”、“静中养*”的方法,搞好自身宁静养心的保上健。
33、近年来国内外兴起“*法”,它确实可驱去疲劳,消除疾病,恢复体力,净化心灵,沐浴精神,是静以养心的好方法。
34、我每天午后、晚上*闭目养神,或午后稍睡片刻,便觉得神清心安。
35、这样有利于健康长寿。
36、 养*重在养神,神是人体*命的基础,是指人的*命力及其灵性和朝气,神在于养,情在于节,人的情志和形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形以情来,寿随志定。
37、情志是形体之根,内含精、气、神。
38、而情志摄*最主要的为养神。
39、养神是人对自身的认识,是精神、认识、感情和思维方面的修炼。
40、古人认为神清则骨老,多情则骨衰。
41、一般情况下,情志健康、无妄念的人,也是心理上最为健康的人。
42、精神乐观、坦然,神思不变,气血就安然平静,就无害于脏腑功能,人就会远离疾病和衰老。
43、若人多杂念,精神委靡,久而久之就会削弱正常的脏腑功能,气血运行失常,精神和身体得不到滋养,疾病将随之而来。
44、若精神不空虚,意志不消沉,可使神有所依,志有所靠,神取形俱,才能享尽天年。
45、 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
46、《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47、”恬淡就是思想上的安定;虚无是指没有患得患失的思想杂念,无恼怒、忧思与惊恐等。
48、这句话告诉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没有贪念妄想,那么就会真气和顺,精神内守,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体,人就不会*病。
49、处世要与人为善,气量大,不斤斤计较,助人为乐。
50、在人*的道路上有顺境也有逆境。
51、遇到顺境时,不要得意忘形,沾沾自喜;遇到逆境时,不要垂头丧气,自暴自弃。
52、无论处于何种环境,都要始终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乐于恬淡,使心志处于虚无状态,才能与天地同寿。
53、 清心静神,就是保持心神清静,合理地用神。
54、而清静是指情志保持淡泊宁静的状态,是思想的清静,需要经过修炼才能达到的状态。
55、因为神气清静而无杂念,才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
56、清心静神主要是指心神不妄动,用而不过,思想专一,排除杂念,从而能专心致志地工作和学习。
57、*理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以后,*命活动中枢的大脑又恢复到儿童时大闹电波的慢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指标得到了“逆转”。
58、通过社会调查发现,凡是经过重大精神挫折或思想受到重大打击之后,又未得到良好的精神调节,则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地增加,如肿瘤、高血压病、冠心病等。
59、只有经常保持思想清静,调神养心,才能有效地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有利于身心健康。
60、 《太平经》云: “求道之法,静为基先。
61、”说明求道的首要方法在于静。
62、《直仙真指》云:“清静二字,清谓清其心源,静谓静其气海,心源清,则外物不能扰,性定而神明;气海静,则邪欲不能作,精全而腹实。
63、”说明清是指心的本源清静,静是指气海安静。
64、心源清外界事物就不会干扰,性情稳定而神气清明;气海静,邪恶的欲望就不可能产*,精神内守,脏腑强盛。
65、心里纯净,神就不受干扰,人就能常常处于清静之地。
66、而佛家的禅静是在修禅的过程中,修行者对外界*的感受性降低,*环境*对人的心理、*理活动的干扰,达到超凡脱俗,趋于寂静。
67、通过禅定达到内心清静,精神不涣散;只有精神不涣散,身心才能健康,令人长寿。
68、可知佛家的禅定养*与中医强调心理保健是相似的,即练身调形,首先要主动地调摄精神。
69、因为精神清静,意志安逸,心神安定,达到真气调和顺畅而不*病的状态。
70、虽然中医心理养*与佛家禅定有一定差别,但它们的养*宗旨是一致的,即静心养性。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