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事的亲戚年轻时非常焦虑,特别是面临重大考试、当众讲话或者和他认为重要的人物打交道的时候,他总是担心会出错。但他越是担心,就越是紧张,从而出现面红耳赤、心跳加速甚至虚脱的情况。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他选择学习心理学专业,一直读到博士。而他的这些症状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了。
*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自己感觉无法控制的情况,当然没必要都去学习心理学专业,但读心理学书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比如心理学家陈婕君的《可塑的我》,就是一本能帮助人们重新掌控自己*活的书。
本书作者陈婕君,受训于波士顿精神分析高等研究院。她有14年临床咨询经验,并创办了自己的心理咨询中心,咨询时长超过1万小时。曾被壹心理评为2017年中国最具影响力50位心理学家之一。
作者在工作中发现,很多认为自己的*活失去控制的人,他们的问题是由于心理方面的营养不良造成的,是积少成多的结果。作者写《可塑的我》这本书的目的,就是帮助那些*活中有着诸如情绪失控、*活失控等各种失控场面的人,重新获得对人*的掌控力。
《可塑的我》这本书共有7章35节,它以发展心理学为蓝本,分析了人*发展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并且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我们搞定职业、人际、情绪、家庭、情商及人*规划等关键的人*课题。
陈婕君指出,自我的发展是一个从平衡到失衡,要再从失控到重新掌控的过程。要想重新获得掌控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学会绘制心理地图。
第二步,全面筛查心理基因。
第三步,用工具改变心理基因。
接下来,我们就来分别学习这三步。
要想重新获得掌控力,先要学会绘制心理地图
心理地图是指以时间线为基准,回顾自己个人成长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及其带来的影响,并且把它们绘制在纸上。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清楚看到自己曾经走过的路,拥有哪些资源、怎么使用,未来有什么目标,缺少哪些心理营养,以及怎样获得这些营养等。
绘制心理地图,其实就是对人的心理层面进行一次彻底梳理,它有以下三个步骤:
第一步,回答下面这四个与自我发展密切相关的基本问题,对照这四个问题察觉内心的第一反应。
你有安全感吗?
你被爱与爱自己吗?
你有什么赖以*存的能力?
你的能力边界在哪里?
在被问到这样的问题时,你内心第一个浮现出来的答案是什么,那就是你潜意识里面最真实的想法。这些就是影响你的想法、情绪与行为的最深层原因。
第二步,从成长角度分析这四个问题的影响。
这四个问题,就如同四块基石,是个人成长过程中面对挑战时的底气,那些感到人*失去控制的人,就是这几个方面出了问题。
在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理论中,安全感是仅次于*理需求的最基本需求之一,当*理需求与安全感均满足以后,才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爱与归属感的需求。在这个层次,对情绪关系的需求驱动着人们的行为。
缺乏安全感的人,通常不太相信别人,总担心别人占便宜,或者内心有很多情绪,觉得自己无法处理。而缺爱的人,很容易形成讨好型人格。对自己的能力及能力边界缺乏正确认识的人,要么自信心不足,要么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
第三步,评估在过去的时光里,自己对事业和*活的掌控有多少?
曾经有收费站的工作人员,在被迫下岗的时候哭诉:我的青春都交给收费站了,我现在36了,啥也不会!也没有单位要我们了。有很多遭遇中年危机的人,对*活没有大的目标,年纪轻轻就安于呆在舒适区,放弃了学习,放弃了成长,随波逐流。
有了对自我正确的认知,才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
要想重新获得掌控力,通过描绘心理基因看清自己的依恋循环模式
心理基因就是人们在处理问题时的心理反应,是通过父母的养育以及周围环境影响逐步建立起的底层逻辑。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在处理一些事情时潜意识中那些“自动应答”的部分,也就是不需要经过思考,自然而然就会采用的行为方式。
人们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是心理基因形成的重要因素。
依恋循环是依恋治疗师弗里曼博士提出的临床模型,*括四个步骤:需求—表达—满足/不满足—心理结果。
需求分为*理需求和心理需求。*理需求,分别是食物、接触和运动。心理需求也有三种:即爱的需求、联结的需求和情感流动的需求。
良性的依恋循环模式是,人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正当需求,当需求被满足时,人就会感到充足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自尊和自信也由此产*。
一旦需求不能被满足的时候,人往往会产*愤怒、抑郁、成瘾等扭曲的心理。比如,那些婴儿期突然离开母亲的孩子,有些会特别依恋某件物品,稍微离开一下就会焦躁不安。
“心理扭曲”这个词听起来很可怕,但实际上每个人在需求层面都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扭曲,只要一步一步把这些过去搭错的线重新理清楚即可。
人们对自己的依恋循环模式有了清楚地了解,明白自己在哪个步骤出了问题,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去改变自己的行为,以便建立良性的依恋循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