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回应非全硕士受歧视登录了热搜,也是在网上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那么很多小伙伴可能还不清楚具体的情况如何,小编也是在网上查阅了一些信息,那么接下来就分享给大家来了解下教育部回应非全硕士受歧视具体的情况吧
教育部回应非全硕士受歧视
9月4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2019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就业工作的通知》,已明确用人单位应为不同教育形式研究*提供平等就业、落户机会。”
上述负责人强调,五部门的通知中已明确“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提供平等落户机会”。
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等多个网络互动平台上,近年来均存在不少网友咨询、反映统招非全日制研究*在工作、*活中所遇到的困难,*括人才落户困难、入职被拒、就业受歧视等多个方面的问题。这些留言中有部分已经得到相关部门的回应解答,有的则尚未有正式回复。
在2019年《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就业工作的通知》发布之后,面对非全日制研究*待遇问题,沈阳、天津、太原、宁波、商丘等多个城市已积极作为,在人才引进、落户条件、就业机会、购房补助等多个环节打破非全日制研究*就业壁垒。
但另一方面,目前仍有一些地方及用人单位在人才招聘中,将学历为非全日制的研究*排除在外,使非全日制研究*无法获得平等竞争、就业的机会。同时,一些地方的人才补贴、落户优惠政策,非全日制研究*也无法与全日制研究*同等享受。
对此,上述教育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教育部将继续会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公安部、国务院国资委等部门,指导各地各单位落实相关政策,做好非全日制研究*就业工作。
考上硕士却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
非全日制(简称“非全”)研究*教育是我国研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然而在今年就业季中,许多非全日制硕士毕业*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就业歧视。一些非全日制研究*表示,因为用人单位不了解“非全”,辛辛苦苦考上的硕士,反而成了求职的绊脚石。
在这个特殊的就业季,硕士研究*小曹怎么都没想到,阻碍他找工作的竟然是自己的硕士学历。
作为西北某大学2017级“非全”硕士研究*,小曹在求职时发现许多岗位自己都不能报考。“找工作时发现,约一半以上的国企、银行还有人才引进政策中,都要求全日制硕士研究*。”这让小曹大感困惑:“同样是统招统分的在读研究*,非全日制的为啥就不被承认呢?”
和小曹情况类似,华北某双一流大学2017级“非全”研究*小贺在校园招聘中也遇到了许多“门槛”,有的用人单位不将其视为应届毕业*,有的单位提出只有签署了自愿放弃社保的协议才允许入职。小贺说:“我考研时的综合成绩高于全日制的录取分数线,因为觉得非全日制的学习方式既能提升知识水平,还能提高实践能力,所以选择非全日制,没想到找工作时遇到这么多限制。”
教育部通知要求,2016年12月1日后录取的研究*从培养方式上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形式区分。第一批“非全”研究*在去年和今年陆续毕业,但在求职时却遇到重重阻碍。许多“非全”研究*表示,他们以本科*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找工作的绊脚石,仿佛读了个“假硕士”。
2019年,“非全”研究*小马通过激烈竞争,考取了国家某事业单位。但在入职一周后,单位告知他无法办理入职手续。因为上级人力资源部门不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的学历,无法为小马办理备案手续,已经开始工作的小马只得离职,再次投入到找工作的大潮中。
华北某大学“非全”研究*小庄谈及报考“非全”更是唏嘘不已。“我在考研时也获得了全日制的复试资格,因为有工作所以选择了非全日制。最近,我就职的市属事业单位要转编制为省属编制,要求必须是全日制硕士才能转编,我现在特别后悔。”
非全硕士为何受到这种歧视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一字之差造成的迥异就业境遇,更折射出“唯学历论”这一社会痼疾。随着社会经济形态的高速变革,知识迭代速度越来越快,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已非概念,而是每个人、每个用人机构必须正视的社会现实。
一张学历无法覆盖一个人的学习能力、综合素养,更无法为一个人在几十年的职业*涯中始终勇立潮头背书。“唯学历论”阻碍着真正有能力人才的自由竞争。突破人才标准固化,需要用人单位的人才评价体系更加科学。
只看学历,只盯着“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去对求职者进行想当然的评判,省事是省事了,但这是真正为单位、为企业延揽人才吗?
发展非全日制研究*教育,是促进我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如果就读非全日制的学*毕业后反而发现他们以本科*的学历找工作还容易些,努力考取的硕士学位竟成了就业的绊脚石,那么不仅是他们自身的权益,整个国民教育体系的严肃和公正都将受到损害。
一些高校已经行动起来,明确要求进校招聘的企业不得对非全日制研究*设置歧视性条款。这样的行为值得鼓励。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和惩治力度,从建设人才强国的大局出发,切实解决非全日制研究*面临的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