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身上寄托着全社会和每一个家庭殷切的梦想,但未成年人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维护社会稳定,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结合检察系统开展的司法体制改革,笔者对新野县未成年人犯罪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犯罪原因进行了分析,找出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以期达到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目的。
2017年至2019年新野县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科共受理审查起诉案件49案77人。从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数量看,犯罪人数不多,但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主要为涉嫌寻衅滋事、盗窃、强奸、故意伤害等涉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案件和侵犯公民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类案件。
未成年人犯罪特点
犯罪形式多样性。未成年人心理不成熟,血气方刚、年轻气盛,争强好胜,犯罪手段呈现出多样化,表现为寻衅滋事、故意伤害、抢劫、盗窃、强奸、妨害信用卡管理、诈骗、危险驾驶等,一些罪名是前几年没有涉及过的。
犯罪成员群体性。未成年人具有“恐惧孤独、喜爱群体”的心理特征,未成年人在实施犯罪时,经常将年龄相近、性格相仿的人纠结在一起,以壮大声势。
犯罪年龄、侵犯对象低龄性。未成年人犯罪,因受自身身体条件限制,作案对象多选择防范能力较差的未成年人。
未成年人犯罪原因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良好的家庭教育、良好的社会风气、良好的学校教育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家庭因素。家庭教育的缺失,是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过分溺爱、缺乏关爱、不当教育和引导。部分家庭多重视智力教育,忽略孩子健康人格的培养,从小就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以牙还牙、以暴制暴的观念,最终导致案件发生。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偏重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老师的目光和关注,渐渐地产生厌学和对立情绪,破罐子破摔,行为容易失范,甚至实施一些暴力行为伤害他人或者自己。部分学校管理存在盲区。在处理学生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上重视不够,处理不彻底,容易导致原本很小的事情暴力化、恶性化。
社会因素。社会不良风气的侵袭。当今社会的功利主义和享乐主义风气较重,一些影视作品、网络游戏中充斥着大量暴力元素,侵蚀着未成年人的心灵。暴力文化的泛滥。一些电子游戏室、网吧经营者为牟利,不顾国家禁令,允许未成年人随意进入,致使未成年人沉迷于上网、电子游戏中,甚至走向犯罪。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对策及措施
加强家庭管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人格形成的重要导师。家长一定要做好子女的管理教育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言行影响子女的成长,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要营造一个和睦的家庭氛围,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环境;要关心子女,加强与子女的沟通,给予心灵上的体贴。
注重学校的教育功能。学校应通过与检察院未检科、法院少审庭的合作加强对在校学生的法治教育,开展“送法进校园”和“学会自我保护远离校园欺凌”演讲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处理校园欺凌事件,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全面净化社会环境。社会各方面应齐抓共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净化大文化市场。相关部门要加大监管、打击力度。要加大对网吧、游戏室的监管力度和处罚力度。该取缔的要取缔、该处罚的要处罚,避免不法网吧、游戏室给未成年人带来危害。要加大宣传和普法力度,使未成年人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抵制不良习气的能力,增强法治观念,自觉做遵纪守法的公民。
青少年兴则国家兴,青少年强则国家强。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多方给力,齐抓共管,才能让未成年人犯罪远离少年,还祖国的未来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