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一个孩子需要花多少钱?
在部分育龄人群的印象中,*育子女阶段的医疗费用、婴幼儿照护支出等成本已然形成一定的家庭经济压力,动辄数万元的支出成为“新手”父母们难以回避的问题。
而在母婴市场中,行业资本在出*率低迷的现状下依然保持乐观预期。五花八门的新服务、新产品涌现以及新资本涌入,使近年的母婴市场呈现炙手可热的增长趋势。
同时,个税专项附加扣除介入“促*”政策系列,为实现“*得起”增添一份驱动力。
医疗费用逐渐扩大
产检、分娩过程中的医疗费用成为*育成本中最直观的一部分。
“两胎前后间隔7年,*育二胎时花的钱明显比一胎时多了。”重庆的石先*告诉记者,妻子在二胎孕期的前两次产检就已花费近4千元,且大部分费用无法医保报销。
据石先*回忆,2015年*育第一胎时,妻子在孕期及*产阶段共花费9000余元,医保报销了8000多元,自费仅1000元左右。
而今年在二胎孕期,仅产检就新增了不少项目,且不少项目不在医保报销范围。“第一次检查,医保卡上的钱扣完后又花了1700元;第二次检查做了基因检测,开了些营养药品,共花费2000多元。”
其中基因检测项目的收费令石先*印象深刻。缴费票据显示,仅基因检测一项就花费了1200元,“这只是一个基础版基因检测,如果选择升级版基因检测则需要花费2200元”。
据石先*所言,医院曾解释,基因检测取代了以往的唐氏综合征筛查项目,这类“升级”项目的费用直接导致产检总费用提升。他认为,这个项目在该医院可能是外*,因为基因检测的收费方并非医院,而是一家名为博奥医学检验实验室的第三方机构。同时,这项费用需要自费,并不能像唐氏综合征筛查那样以医保支付。
“产前费用集中在产检、住院*孩子这一部分。”北京的陈女士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在一家公立医院进行产检、分娩。据其回忆,总费用在15000到20000元之间,“医保报销后不到10000元。”
此外,医疗费用还分布于婴儿成长阶段,同样是一笔不小的支出。陈女士称,孩子在自费疫苗注射方面花费共计10000元左右,“十三价肺炎、五价轮状、五联,这三种共九针,当时一次性就交了5000多元。”
产后才是大额支出的起点
婴儿顺利出*后,孕妇产后恢复、婴儿护理、母婴用品以及早教培训等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家庭支出。
“产后恢复办卡就花了两万多元,但收效甚微。”陈女士告诉记者,“一般持续五、六个月,但我至今都没有完全恢复。”
据上海的丁女士反馈,产后恢复这项支出因人而异,少则两万多元,上到十几万元,大部分产妇会选择性地进行恢复,但实际恢复效果参差不齐,有的就是花钱消除焦虑。
母婴护理费用近年同样上涨明显。陈女士在产褥期曾雇佣“月嫂”,价格为15000元/月,而实际服务周期并不足一个月。“在北京,一万五的‘月嫂’是平价,基本属于中等偏下档,之后如果继续雇佣保姆,一个月至少八千元起”。
而母婴用品方面的开销则需按时间区间持续性计算,这笔费用成为家庭的长期性支出。北京的陈女士和上海的丁女士都报出了5万元上下的年度支出估算。
“婴儿的东西都好贵。”陈女士对此表露出压力,“第一年差不多花了十万元,仅当年的‘双十一’就花掉近两万元,*括婴儿安全座椅(三四千元)、婴儿车(两三千元)、除螨仪、空气净化器等大小件用品。”
“一片尿不湿10块钱,一天得用10片多,仅这一项支出一个月就得2000-3000元。”丁女士告诉记者,“母乳之外,奶粉一个月两三罐,每罐三四百元,此外各种衣服、护臀霜、护肤霜、辅食、辅食工具,月均花费2000-4000元。”
这也是陈女士育儿期间的重要支出,“进口奶粉比国产奶粉便宜一些,一罐三四百元,一个月需要三罐。”纸巾的消耗量也让这位新手妈妈倍感震惊,“每天家里扔出去的纸就装了五六个垃圾袋。”
*育低迷现状下,母婴市场看涨
在解析我国人口增长现状时,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司长王萍萍指出,受育龄妇女人数持续减少、*育观念转变、初婚初育年龄推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2021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育率继续下降。
2012年-2021年,我国人口出*率变化曲线。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我国人口出*率出现进一步下滑,至2021年,我国人口出*率为7.52‰,比2020年下降1.00个千分点。当年出*人口1062万人,比2020年减少140万人。
然而,我*婴市场的规模并未因出*率的低迷表现而缩减,资本反而愈加看涨这一领域,过去几年市场规模扩大明显。
数据显示,至2021年底,我国共有280.3万家母婴用品相关企业。2020年母婴用品相关企业新注册89.8万家,同比增长41.6%;2021年前11个月共新增注册129.5万家,同比大涨61.9%。
业界对母婴市场的积极态度源于对未来市场形势的判断。
普华永道在2021年11月发布的《母婴产业发展蓝皮书》中分析,母婴市场的目标客户群体正在扩大。目前“90后”是母婴市场的主要目标客户,随着二胎、三胎政策的放开,“85后”重返母婴市场,而“00后”也逐渐成为*育大军中的一员。
同时,母婴市场的多样性发展也是业界对此持乐观预判的原因之一。普华永道认为,新产品、新服务、新的竞争者为母婴市场打开新的市场增量空间。据其预测,至2024年,母婴市场行业规模有望达到7万亿元,与2020年相比,累计增长将超过70%。
艾瑞咨询对市场研判同样持看涨态度,但预估涨势相对保守。艾瑞咨询在最新的母婴行业研究报告中预计,2025年国内母婴市场规模将达到46797亿元,与2021年相比累计增长35.29%。
个税专项附加扣除新举措加入“促*”
*育政策的放开既是行业看涨的关键因素之一,也是育龄人群“愿意*”的动力之一。过去十年间,我国从“双独二孩”政策逐渐过渡到“全面三孩”,同时多地相继提出延长产假和陪产假、增设“育儿假”等配套措施。
在国家层面,优化*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举措正在持续推进。
今年3月2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设立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的通知》。文件规定,纳税人照护3岁以下婴幼儿子女的相关支出,按照每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自2022年1月1日起实施。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密集发文,力推该项举措落地实施。
其实早在2021年6月,国务院就印发了《关于优化*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其中提出“研究推动将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费用纳入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仅过了半年,这项提议就开始实施。
结合实施中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暂行办法》相关规定,至此,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下一代从出*到高等教育阶段的相关支出方面,均有机会享受每个子女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而响应“三孩”政策的家庭,理论上最高可享受每月3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该项政策一经公布,多名受访者就向记者表示,已经通过手机APP对新增的个税专项附加扣除项进行填报,新举措对于降低因*育带来的经济压力具有一定程度的意义。同时,也有受访者希望,*育方面能出台更多促进性举措,进一步降低*育、养育成本,让更多育龄人群“*得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