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在我们看过的各种古装片儿里,古代人都是怎么*孩子的呢?
咦!好像*孩子时候表情都差不多嘛!没错,影视剧里*孩子就是母亲*的表情狰狞,汗如雨下,大声叫喊,然后,孩子就出来了。
古人*孩子真的就是这样吗?烧上几锅开水,然后用烧红的剪刀来割断脐带,接*婆在使劲喊个加油用力快出来了,然后孩子便出来了么?那若是孩子*不正呢,孕妇若是难产大出血血呢?若母婴都有危险只能保其一呢?
以上的问题大家不用好奇,一切都只有真实*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知晓,我们只能从古籍中知其一二。
女人*孩子,会出现许多意想不到的危险情况,如血栓、大出血、难产、胎位不正等。所以古人说,儿奔*,娘奔死;马三立的相声说,母子见面,犹如阎王殿前走了一遭。*育是女人*命中三大坎(出*为人、结婚成为女人、*育成为母亲)里的第一大坎。
由于古代医疗水平不高,女性*孩子时要消耗大量体能,特别是在难产时更加严重,再说也有可能在*孩子时引起*殖道的血管破裂而引起大出血,这时因为身体非常虚弱和大出血,很容易引起诸多内脏器官的衰竭和失血过多而死亡。总体来讲,古代女子难产率高,跟古时候医学技术低下、女子早婚等有很大关系。
据记载,古人*孩子的姿势远远不止一种,*孩子的方式也是多样的。
史前时代:草丛是产房
在史前时代,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20到30岁。那个时代草丛就是女人的产房,拿一片树叶铺在地上便是宝宝们的*被。再加上恶劣的环境,夭折更是常有的事情。有数据表明,这个时代20%的儿童活不过第一个*日。
秦汉时期:路边产子
到了秦汉,古人视孕妇分娩为“不洁”,忌讳在家*产。这个时代的人们会在坟墓和道路旁搭一个草棚子作为临时产房。分娩前,将孕妇移入其中待产。而且*产完以后也不能立即回家,需要等到孩子满月后,才可以抱着孩子回去住。
魏晋南北朝:孕妇被“逐”回屋*产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孕妇分娩的场所又回到家中。因为东昏侯萧宝卷喜欢到处游走却又不想被人看到。每次出行前他就派人驱赶所经之途的老百姓,有待产孕妇的人家只好将路边的临时产房改为家里。但对屡*不育的孕妇,分娩时只能放在室外,乃至田间、水沟边。这个风俗一直持续到清代。
宋清时期:催*助产成为风尚
从宋代开始,催*助产之术开始流行起来。但这并步意味着那个年代的孕妇能够少受一些苦。在《妇人大全良方》里记载了这段类似于巫术的“催*丹”配方:兔毛和皮烧为灰,末之,以酒调方寸匕,服之即产。在*产过程中产妇被粗鲁地灌下这些药汁,至于能否顺利*产只能听天由命。
重庆大足石刻中有一副“分娩图”,反映了南宋产妇的*孩子方式,即是典型的竖式分娩方式,分娩时至少有两人助产,其中一人从后面抱住孕妇的腰,另一个人准备接*。
回到近代:游走于坊间的接*婆
近代,有一个特殊的妇女职业:接*婆。普通的剪刀、檀木色的木盆以及一条不知从来弄的‘脐带布’成为了她们接*的“三件法宝”。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接*婆在接*过程中,也不戴经过消毒的手套,赤手空拳接孩子、*脐带,所以孩子的脐带经常发炎,或因破伤风感染死掉。
历史上还有不少关于剖腹产的记载,这是一种当母亲因精疲力竭无力将婴儿产出或婴儿胎位不正而被卡在里边时所采取的措施。虽然众所周知,妇女在这种手术中可能难逃一劫,尽管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但究竟有多少产妇能在术后活下来却并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