蝾螈怎么养(蝾螈有毒吗)
蝾螈是蝾螈科两栖动物的统称,别称四脚鱼、六角恐龙、火龙等,全世界约共有20属77种,我国有6属23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常见的有中国瘰螈、东方蝾螈、六角蝾螈等,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蝾螈怎么养吧!
一、物种论述
蝾螈是最古老的两栖动物,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两栖动物的统称,全世界约共有20属77种,我国有6属23种,包括棘螈属的琉球棘螈、瘰螈属的中国瘰螈、疣螈属的细痣疣螈、蝾螈属的东方蝾螈、滇螈属的滇螈等。
二、生活习性
1、环境:蝾螈栖息在丘陵地区的沼泽、水坑、池塘、稻田及附近,爬行缓慢,很少游泳,10月至翌年3月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冬眠,3~9月在水草丰茂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
2、食性:蝾螈是肉食动物,白天躲藏在水边的土洞、石缝、枯枝下,晚上出来觅食,主要以蚯蚓、蜗牛等小型动物为食,也捕食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及幼虫。
3、繁殖:蝾螈是卵生动物,其中陆栖蝾螈在陆地上产卵,而水栖蝾螈则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像蝌蚪一样的幼体,有些水栖蝾螈不能完全发育成熟,始终都保留些幼体时的外貌。
三、饲养方法
1、环境:蝾螈是典型的两栖动物,养蝾螈建议用专业的饲养缸,但缸内设计要根据蝾螈的习性而定,其中陆栖性蝾螈要栽植水草构建湿润、阴凉的环境,水栖蝾螈则要设计成水草缸。
2、喂食:蝾螈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蚯蚓、蜗牛等小型动物为食,也捕食鞘翅目、鳞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及幼虫,人工饲养可投喂蚯蚓、红虫、孑孓、蝌蚪、切碎的禽畜肉及内脏等。
3、管理:蝾螈对环境的要求较高,其中陆栖性蝾螈要维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水栖蝾螈要定期换水以确保水中,夏季3~4天换一次水,春秋季每周换一次水,冬季每半个月换一次水。
四、注意事项
1、蝾螈很多都是国家保护动物,未经许可私自饲养、抓捕、运输、贩卖均属违法行为。
2、蝾螈根据栖息环境不同有陆生和水生两大类,养蝾螈要根据蝾螈的习性设计饲养缸。
3、蝾螈是肉食性动物,饲料建议以活饵为主,经训食后也可投喂冷冻虾、瘦肉等死饵。
4、蝾螈很多种类都能分泌大名鼎鼎的河豚毒素,在不了解时绝对不能直接用手去触碰。
蝾螈是蝾螈科两栖动物的统称,别称四脚鱼、六角恐龙、火龙等,全世界约共有20属77种,我国有6属23种,广泛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常见的有中国瘰螈、东方蝾螈、六角蝾螈等,下面一起来看一看蝾螈有没有毒吧!
一、物种定义
蝾螈是最古老的两栖动物,别称四脚鱼,在生物学分类上属于动物界、脊索动物门、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两栖动物的统称,全世界约共有20属77种,我国有6属23种,包括棘螈属的琉球棘螈、瘰螈属的中国瘰螈、疣螈属的细痣疣螈、蝾螈属的东方蝾螈、滇螈属的滇螈等。
二、毒性论述
蝾螈有毒。蝾螈是蝾螈科动物的统称,大多数种类都是有毒的,尤其是体色艳丽的种类往往都有毒,这些蝾螈的背部腺体中有能分泌河豚毒素的细菌,河豚毒素是自然界中所发现的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受到攻击时蝾螈就会分泌毒素自保,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绝对不能用手触碰蝾螈。
三、生活习性
1、环境:蝾螈栖息在丘陵地区的沼泽、水坑、池塘、稻田及附近,爬行缓慢,很少游泳,10月至翌年3月在水域附近的土隙或石下冬眠,3~9月在水草丰茂的水坑或稻田内活动。
2、食性:蝾螈是肉食动物,白天躲藏在水边的土洞、石缝、枯枝下,晚上出来觅食,主要以蚯蚓、蜗牛等小型动物为食,也捕食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直翅目等昆虫及幼虫。
3、繁殖:蝾螈是卵生动物,其中陆栖蝾螈在陆地上产卵,而水栖蝾螈则在水中产卵,卵孵化成像蝌蚪一样的幼体,有些水栖蝾螈不能完全发育成熟,始终都保留些幼体时的外貌。
四、代表物种
1、中国瘰螈:中国瘰螈是常见的一种蝾螈,别称水和尚、化骨丹等,我国重庆、湖南、安徽、广东、广西、江西等均有分布,喜栖息在山溪或溪旁潮湿的草丛和腐叶覆盖的石砾底。
2、东方蝾螈:东方蝾螈是常见的一种蝾螈,别称四足鱼、四脚鱼、中国火龙等,我国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等地均有分布,喜栖息于水草繁多的沼泽、稻田及附近水沟中。
3、六角蝾螈:六角蝾螈是常见的一种蝾螈,别称墨西哥蝾螈、六角恐龙、美西螈等,原产于墨西哥的索奇米尔科湖,在原产地已濒临灭绝,但作为观赏动物已广泛引种至世界各地。
作者:yunbaotang本文地址:https://yunbaotang.com/bao/151377.html发布于 05-31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孕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