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和手脚冻伤是由于低温导致皮肤及皮下组织损伤,需立即脱离寒冷环境,逐步复温并预防感染。处理方法*括温水浸泡、药物涂抹、伤口护理及医疗干预。
冻伤分为轻度(红肿瘙痒)和重度(起疱坏死),需分阶段处理。1、脱离寒冷环境后,用37-40℃温水浸泡患处20-30分钟,避免揉搓或直接烤火。手脚可浸泡在温水中,耳朵用温毛巾湿敷。复温过程可能伴随刺痛感,属正常现象。2、皮肤完整者可涂抹冻疮膏(如肝素钠软膏、维*素E乳)、口服扩血管药物(硝苯地平)改善循环。已破溃的伤口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每天更换。3、出现水疱不可自行挑破,较大水疱需由医*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局部溃烂或发黑时,需就医进行清创术、截肢术等外科处理,配合抗*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预防感染。
冻伤分为轻度(红肿瘙痒)和重度(起疱坏死),需分阶段处理。1、脱离寒冷环境后,用37-40℃温水浸泡患处20-30分钟,避免揉搓或直接烤火。手脚可浸泡在温水中,耳朵用温毛巾湿敷。复温过程可能伴随刺痛感,属正常现象。2、皮肤完整者可涂抹冻疮膏(如肝素钠软膏、维*素E乳)、口服扩血管药物(硝苯地平)改善循环。已破溃的伤口用碘伏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每天更换。3、出现水疱不可自行挑破,较大水疱需由医*在无菌条件下处理。局部溃烂或发黑时,需就医进行清创术、截肢术等外科处理,配合抗*素(头孢呋辛、阿莫西林)预防感染。
日常预防需穿戴保暖耳罩、加绒手套和防潮袜。冬季外出前可涂抹凡士林减少散热,饮食摄入高热量食物如坚果、牛羊肉。冻伤后6个月内避免再次受冷,坚持*促进血液循环。重度冻伤可能导致永久性组织损伤,复温后持续疼痛、肿胀或出现发热症状时,必须立即到烧伤科或急诊就诊。预防胜于治疗,严寒天气尽量减少户外停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