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其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姜半夏是临床常用的半夏炮制品种之一,*姜“杀”半夏的毒性已经广为人知。早在葛洪《肘后备急方》中就有记载:“中半夏毒以*姜汁干姜并解之。”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也提到:“半夏毒,用*姜汁,煮干姜汁并解之。”那么,姜半夏相对*半夏的毒性有所降低,到底是不是*姜在发挥作用呢?
姜半夏的炮制过程
1. 清水泡洗数日
汉代张仲景在《金匾玉函经》中提到“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也就是说半夏需要用热水洗数十遍,直到清洗的水变清、半夏表层的滑液消失,否则就会有毒。现代研究认为其所说的滑液主要含有草酸钙针晶,而草酸钙针晶和半夏中含有的蛋白质类物质可能是半夏*机体产*炎症反应、*性反应、细胞毒性等的主要作用成分。
2. 白矾的加入
在半夏炮制过程中加入白矾溶液浸制,可消除半夏的麻辣味[3],这被认为是解除半夏毒性的操作之一。其解毒原理为白矾溶液中的Al3+结合毒针晶中的C2O42-,*成Al(C2O42-)3-络合物,使草酸钙结构分解破坏;同时半夏凝集素蛋白在白矾溶液中发*水解,可大幅降低半夏的*性
3. 蒸煮过程
在半夏炮制过程中采用加热方式可使半夏的麻辣味消除。现代炮制研究发现半夏加热使草酸钙针晶针尖被腐蚀,结构被破坏,同时使半夏凝集素蛋白失活,进而明显降低半夏的*性毒性。
4. *姜的加入
现代研究认为,*姜可通过抑制半夏导致的炎症反应而发挥解毒效应,而非通过消除或减少半夏的毒性成分种类和含量。有研究表明,*姜中的姜辣素可以抑制*半夏导致的巨噬细胞活化、变形、吞噬等反应;*姜汁可以降低*半夏对小鼠腹腔、家兔眼结膜的*性,减轻针晶对机体造成的伤害,也提示*姜具有抗炎镇痛作用。
姜半夏毒性降低相关因素分析
现代很多研究认为,白矾的加入是真正可以“消灭”半夏毒性的步骤。白矾对半夏毒针晶具有锈蚀、溶解作用,可使其锋利细长的针尖锈蚀、脱落、溶解,晶形结构被破坏,含量下降,从而失去*性。
总的来说,从根本上减轻半夏毒性的步骤是清水泡洗数日、白矾加入和蒸煮过程,这3个步骤可以直接破坏半夏的毒性成分。而*姜是在半夏毒性发*后,通过发挥抗炎的作用而减轻半夏的毒性效应,也因此在发*半夏毒性事件后,人们常常用*姜来解毒。例如:大量*姜捣汁含服漱口,并用*姜擦口唇及四周皮肤,可以有效缓解肿胀,解除毒性作用。
另外,笔者认为,所有的半夏炮制品大多都涉及清水泡洗、白矾或石灰的加入、蒸煮过程,均有利于降低半夏的毒性。因此在选择半夏炮制品时,毒性大小的考虑不是最重要的,炮制后功效的差异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例如,2020版《中国药典》记载*姜辛、微温;归肺、脾、胃经,具有解表散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的作用;姜汁炮制后的半夏,止呕的作用会有所增强,对于痰涎壅盛作呕和寒痰咳逆者,就可以选择姜半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