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小编胡舒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杨家将历史真实故事,杨家将历史相信很多小伙伴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杨业本名叫杨重贵,其父杨信是麟州的土豪,趁五代混乱的时候,占据麟州,自称刺史,由于时局的动荡,先后归附过后汉、后周。
2、大约是在杨信归附后汉的时候,为了结交当时任河东节度使的刘崇,派少年的杨重贵到太原。
3、后杨信投靠了后周,杨重贵留在了太原。
4、杨信死,以其子杨崇勋(杨业的弟弟)继任刺史,又以麟州归附了北汉刘崇。
5、其后杨崇勋又归附了后周。
6、虽然有这样的反复,但是由于处于五代那个混乱特殊的年代,杨重贵在太原的*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7、年少英武的杨重贵很受刘崇的看重,他以杨重贵为养孙,改名为刘继业。
8、刘继业先担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著称,以功升迁到建雄军节度使。
9、由于刘继业战功卓著,所向无敌,国人号称无敌。
10、然而刘继业在北汉三十多年的战绩却湮没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宋史》和《辽史》均缺乏这方面的记载,《宋史》中提到几次与刘继业的交锋,全是以刘继业的失败而告终。
11、刘继业与宋将党进战于太原城下,被党进以少击众,大败,刘继业先躲在壕沟里,然后靠城上垂下的绳索,才得以逃*。
12、以这样狼狈的战绩,不知道为何成为无敌?而在《续资治通鉴》中,仅仅提到刘继业在太原城头苦战防守,甚至北汉主刘继元投降以后,还在坚持战斗,知道宋太宗派刘继元亲自招降,刘继业才大哭解甲归降。
13、其中描述这段历史的文字不过几十字,非常简略。
14、同时期的《九国志》曾经记载过刘继业的功绩,但是遗憾的是其中关于这段历史的记载没有流传到今天。
15、《辽史》中有辽将耶律斜轸责问杨业说:汝与我国角胜三十余年,今日何面目相见。
16、可见刘继业在北汉时期主要的对手是辽国。
17、虽然北汉一直臣事辽国,但是处于强势的辽国经常侵掠北汉的边境,刘继业为北汉守边,估计经常与来犯的辽军交锋,虽然规模不大,但三十余年未处下风,这样的经历让刘继业积累了边防的丰富经验。
18、 北汉灭亡以后,刘继业归降北宋,宋太宗素知刘继业威名,授予他左领军大将军,郑州防御使。
19、刘继业归宋以后,复本姓杨,单名业。
20、宋太宗以杨业对防御辽国有丰富经验,派他到代州为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为潘美节制。
21、辽国大军从雁门大举进攻,杨业从小路率领数百骑兵绕到辽军背后,与潘美的部队前后夹击辽军,杀死辽国节度使驸马侍中萧咄李,*擒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诲,缴获很多兵甲战马。
22、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
23、以后辽国望见杨业的旌旗,就不战而走。
24、守边的主将忌杨业威名,屡次向宋太宗上书,诽谤杨业。
25、宋太宗封其奏交给杨业,以表示对杨业的信任。
26、而实际上书诽谤杨业的人,很可能就是潘美。
27、潘美对杨业早就心存嫉妒,这样的心理,在某个特别的时刻就会表现出来。
28、雍熙三年,宋太宗派出三路大军征讨辽国,其中潘美为西路军主将,杨业为副将。
29、起初各路进展顺利,杨业一路夺取了辽国的寰、朔、云、应四州,但主力军中路曹彬失利。
30、宋太宗命令各路人马班师,后又命潘美等率领大军将收复四州的民众迁移到内地。
31、当时,辽国十余万大军已经反击,攻破了寰州。
32、辽军兵力占有很大的优势,杨业等人的任务只是迁*众,不需要与敌人决战。
33、他向潘美进言,上万全之计。
34、杨业与辽国交锋多年,更深知边境地势,他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的判断非常正确。
35、但是护军王冼和刘文裕却不以为然,非要与辽国正面交锋,并且以怯敌嘲笑杨业。
36、而作为主将的潘美,也是经验丰富的将领,应该知道在敌众我寡下应采取什么策略。
37、而且此行的任务不是与敌交锋,只是迁*众。
38、但是在这时,由于嫉妒心理的作怪,他却没有支持杨业的意见。
39、最后杨业力争不果,只能冒险出击,他和潘美做了约定,让潘美在要道陈家谷部署步兵强弩接应。
40、杨业知道此行很难取胜,潘美在陈家谷设伏接应,还有*撤退的希望。
41、杨业出击以后,王冼等人很久没有消息,以为辽军已经败退,为了争功,率领部队出击,前进不久,得到了杨业败退的消息,又慌忙撤退了。
42、作为主将的潘美,不遵守与杨业的约定,更不制止部下的擅自行动,听到杨业失败的消息,就一走了着,显然是不顾杨业的死活。
43、杨业力战尽日,转战到陈家谷,没有看到接应的人马,非常悲愤,再率领部下力战。
44、杨业身受几十处伤,左右殆尽,仍手刃敌军数十百人,杨业筋疲力尽,战马又受了重伤,最后为辽军*擒。
45、杨业的长子杨延玉,以及部将王贵、贺怀浦全都力战而死。
46、杨业被擒不屈,绝食三日而死。
47、杨家将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杨业的儿子杨延昭。
48、杨延昭本名杨延郎,为了避讳,而改名杨延昭。
49、幼年的杨延昭沉默寡言,但是总是喜欢玩行军作战的游戏,杨业看了以后说:“此儿类我。
50、”以后出征,必然带杨延昭同行。
51、杨延昭就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熏陶,成年以后,也成为一个职业军人。
52、 雍熙三年北伐,杨延昭与父兄一起出征,攻击朔州的时候,杨延昭作为前锋进攻,被流矢射穿了手臂,他却更为勇猛的作战。
53、杨业阵亡以后,杨延昭由供奉官升迁为崇仪副使。
54、后来有担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在河北的边防前线任职。
55、北宋咸平二年,辽国南下进犯。
56、杨延昭正在遂城,遂城小,又没有作好防守的准备,遭到了辽军的猛烈围攻,城中人心惶惶,而杨延昭召集城中壮丁,授予武器,配合宋军,全力固守。
57、当时正值隆冬,杨延昭命人担水浇在城墙上,一夜之间就冻成了坚冰,城墙光滑难登,辽军的猛烈攻势也无法继续,只好撤退了,宋军缴获了辽军遗弃的军资器械。
58、杨延昭出奇计保全了遂城,显示了他的军事才能,他因此功被授予莫州刺史。
59、辽国南下进犯,身为镇定高阳关都部署的傅潜率领重兵驻扎在中山,屯兵不出,消极避战,不积极打击进犯的辽军。
60、而杨延昭以及杨嗣、石普等将领屡次请求傅潜增派人马,主动出击,傅潜都不听从,龟缩在中山。
61、即使部下的将领出击取胜,傅潜也掩盖他们的功绩。
62、后来宋真宗得到报告,将傅潜削职流放。
63、宋真宗召见杨延昭,向他询问边防策略。
64、宋真宗对杨延昭的表现非常满意,称赞杨延昭行军作战大有父风,给他很优厚的赏赐。
65、咸平四年,辽国又南下进攻,杨延昭在羊山埋伏精兵,自己率领部队与辽军交锋,将辽军引诱在伏击圈,与伏兵一起夹击,辽军大败,阵斩辽国大将。
66、杨延昭因功被加封为莫州团练使。
67、他和当时另外一位边防骁将杨嗣,并称为二杨。
68、杨延昭等人卓著的战绩,也引起了朝廷中某些人的嫉妒。
69、宋真宗曾经对宰相说:“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至于此。
70、”咸平五年,辽国进攻保州,杨延昭和杨嗣率领部队支援,还未列阵,就遭到辽军突袭,部队损失很大。
71、宋真宗以两人素以忠勇闻名,赦免了他们的罪过。
72、杨延昭仍然担任莫州团练使。
73、咸平六年,杨延昭又被任命为缘边都巡检,后又迁为宁边军部署。
74、景德元年,宋真宗将杨延昭的兵马增加到上万人,如辽国进犯,就屯驻静戎军之东,并许他便宜行事,不听都部署王超的指挥。
75、澶州之役,杨延昭反对议和。
76、他上书认为:契丹顿澶渊,去北境数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
77、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
78、即幽、易等数州。
79、可袭而取。
80、杨延昭的主张和当时寇准的主张不谋而合,然而北宋朝廷并未对此作出反应。
81、杨延昭就自己率领人马进入辽国境内,攻破古城,取得不小的战果。
82、以后澶渊定盟,杨延昭因为守边的功劳,屡次升迁,景德二年,杨延昭被授予高阳关副都部署。
83、杨延昭在大中祥符七年,卒于任上,终年五十七岁。
84、宋真宗听到这个消息,极为悲痛,派使者护灵而归,河朔的百姓,多望柩而泣,为这落泪。
85、北宋朝廷录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为官,并且从杨延昭常从门客中选取有才能的人为官。
86、 杨延昭英勇善战,所得赏赐,全部分给部下,公而忘私。
87、他本人作风简朴,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共苦,继承了杨业的作风。
88、杨延昭每战都身先士卒,获得功劳,与部下一起分享,所以部下也乐于为他效命。
89、杨延昭镇守边防二十几年,辽国对他非常敬畏,称他为杨六郎。
90、作为杨家将的第三代,杨文广并没有建立能与他祖辈父辈相提并论的功绩,因为此时北宋已经与辽国议和,而对西夏的政策也在和战间摇摆,只是防御。
91、但是杨文广继承了杨家将世代忠心报国的传统,没有忘记收复幽燕,平定北方的理想,还在为这个奋斗了三代的目标努力。
92、但是此时的宋朝积弊已深,而且修文偃武的风气已成,讳言用兵,杨文广的理想,是很难实现的。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